所以李志坚提议建设技校后,阎锡山马上表示了同意,现在山西有足够的资金来创办技校,百年教育,山西之前就践行的非常好,阎锡山曾经说过“欲决胜于疆场,先决胜于学校”,在他的推动下,山西是全国最先实现小学普及的省份,山西适龄孩子上学的比例是七成以上,而全国居于第二的省份则只有两成。
阎锡山更知道创办技校对山西发展的好处,现在全省只有一所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和一个国民师范学校,根本无法满足当下的需要。
当着李志坚的面,将省教育厅长马上叫来,安排国立山西大学生物化学系和建立技校的事宜。经过教育厅几天的论证,最终定下向中央教育部申请,在国立山西大学增设几个系,一个生物系,一个化学系,技校方面暂时先建立5所,都是由企业和省教育厅合办,3所由西北实业公司和教育厅合办,分别主攻钢铁、煤炭和铁路,2所由山西实业公司和教育厅合办,主攻医药和机械,5所技校所在地都是太原,在上报给阎锡山后,阎锡山又在上面增加了2所学校师范,一所在忻州,一所在临汾,由教育厅直办。
李志坚从山西实业公司的账户上转去省教育厅40万元,给每个学校20万元作为启动建立资金,开始着手专科学校的建立。教育厅以此作为经费,从全国范围内高薪招募老师和相关人才,一时间技术人才纷纷跑向山西,尤其是北平和天津的老师们,现在这两个地方都是29军占领,29军扩充为10万人后,军费支出增大不少,就靠着平津的税赋,只能实现勉强支撑,更不说有余力大力支持教育,平津两地的教育不再能保持北洋军阀时期的水平,教师们的待遇也是下降不少。并且在长城抗战之后,北平几乎已经成为了中日之间的边界之地,在北平又没有外国人的租界,有钱和有资源的人纷纷从北平出走,而其余人则是没有办法离开,现在太原的学校高薪招聘,有相关资格的人自是乐意前往。
除了工厂技术人员缺乏外,李志坚觉得他周围也缺乏足够了人来帮他,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不容易,现在李志坚想要同时做好很多事情,每天开始连轴转,即使李志坚在尽力的分权,可是有些事情还是必须他来过问,所以他急需有人来帮助他统筹处理山西实业公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