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抗战之新晋绥军> 第51章 日军西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 日军西进(2 / 2)

此时国民政府中央军在北平到山西一线的最主要存在是13军,军长为汤恩伯。在1936年年底绥远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就为了抵抗日军侵占绥远,调13军北上到绥远准备作战,只是傅作义指挥的实在漂亮,13军到达绥远后还没来得及上阵,傅作义就指挥晋绥军一部,将日军派出进行试探中国守军强弱,充当开路先锋的伪军全部消灭,日军的爪子刚一伸出就被砍掉,暂时抑制住了这头恶狼占领绥远的野心。

不过绥远抗战结束后,13军也没有调离,就在绥远驻防了下来,此时13军成了南京政府在北平周围唯一能倚靠的中央军精锐,于是紧急电令,将13军调到北平西北面昌平的居庸关一线来阻止日军西进。

在此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件令国人悲哀的事情,由于此时29军10万人已经扩编为第一集团军,下属几个师分别扩编成为59军、68军和77军,作为68军军长的刘汝明,面对日军的大兵压境,此时还担心自己的势力地盘被作为中央军的13军占领,将东进的13军阻挡了几日,后面还是经过多方斡旋和保证,13军才被放行,得以继续前进,但是几乎和日军同时到达居庸关一线,丧失了提前准备的先机。

日军出动了一个旅团来进攻居庸关这个天险,在中国耀武扬威惯了的日军,从内心里看不上中国的军队,由于中国的内政不安,内部几乎每年都有争斗,连年不断地内战使得国内民生凋敝,国家穷困非常,所以部队跟着也没有资本来更换更多现代的武器,并且经过“九一八”事变和最近的一些列互动,东北军等部队的抵抗不利,甚至不抵抗让日军对中国军人的抵抗意志也很是不屑,自大的以为所有中国军人都不敢和他们硬拼。但是在南口,13军给了日军一个教训,尤其是作为军主力的89师,在龙虎台阵地上与进攻的日军始终以死相搏,不少成编制的部队直到全部战死才休,居庸关的长城上到处都是年轻的中国男儿的热血,13军最后连军长汤恩伯的勤务兵都已经上了战场,日军混成第11旅团从8月8日开始进攻,残酷的争夺战一直打到26日,被13军给予了迎头痛击。不过13军也已经拼的力竭,并且作为日军大军洪流前的一叶扁舟,为了避免被围歼,最终只能在8月26日后退。

68军的刘汝明虽然地方主义思想严重,堪称政治上的睁眼盲,在日军大兵压境之时还是抱着内战的思维,不过作为军人也算一条汉子,率领68军在张家口抵挡日军精锐第五师团整整一个星期,这些中国军队的抵抗也开始令日军对中国军队有了那么一丝的敬重。

在汤恩伯的13军和日军血战时,虽然南口不属于山西境内,不过唇亡齿寒之下,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西进日军的下一步目标一定是山西,阎锡山也立即派出晋绥军十三太保之一的李服膺,率领晋绥军的精锐61军对南口前线作战的13军进行增援。不过李服膺只是派了一个旅上前支援,且这个旅最终没能到达南口作战前线,在13军血战18天已经力竭,在8月26日从居庸关一线后撤时,61军的这个旅也只能跟着后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