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对山西腹地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一直等到来年农历二月份才发动,一方面因为晋北气候的原因,在数九天太过于寒冷,不利于大规模出兵,另一方面日军为这次进攻也进行了细致的准备。
虽然给中国军队留下比较充分的准备时间,而日军自己的准备之充分也远非忻口会战时可比。
这次的主力还是第五师团,一起进攻的还有二十六师团,一零八师团,另配属野战重炮第二旅团。以三个师团、一个重炮旅团的力量从北线进行进攻。
日军几乎是重建了第五师团,第五师团在上一次忻口会战后,人员只剩下了三千左右,这次在大同,日军大本营将第五师团损失的人员和装备全部补齐,并且为第五师团补充的都是在日本国内经过完备训练的士兵。
第五师团是日军的常设师团,之前与第二师团、第三师团、第六师团一起被认为是最精锐,战斗力最强的几个师团。日军大本营绝不接受一个常备师团被他们所轻视的中国军队打垮,尤其还是第五师团这种号称钢军的精锐部队。
第一次忻口会战失败后,日军在国内并未公布第五师团的情况,怕影响国民的信心,日军国内的媒体大多都是报喜不报忧,并且也没有撤销了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师团长职务,而是让其继续在战场上戴罪立功。
这一方面是板垣的个人运作,他本人在日军高层具有极大的人脉和运作能力,想以此战来恢复他的名誉,从哪里失败的,就从哪里重新站起来。
另一方面也是日军的刻意安排,他们也认为第五师团的上一次失败是轻敌的原因,并且这种轻敌并不单纯是第五师团,日军从上到下都是这种情绪,当初第五师团执行的战略,也是得到华北派遣军乃至军部的同意的。
并且日军高层认为板垣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也是唯一在山西的山地作战过的日军高级将领,忻口会战失败后,最起码会谨慎很多,用生不如用熟,所以这次还派了他来指挥第五师团。
第五师团从大同出发一路向南,而二十六师团、一零八师团和野战重炮第二旅团从北平穿过涞源,经过平型关来到达忻口,此处以谷地为主,不需要翻越雁门关的大山,利于重炮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