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庞大,为了维持这样的庞大的阵型,苏温言没有让士卒急于赶路,而是以比平日行军更为缓慢的速度往伯山走去。毕竟,这是一支由不同军队组成的联军,需要时间来磨合和适应彼此的存在。苏温言也不急于求成,让各部互相磨合,缓慢向伯山进军。
大军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在安南行进着,苏温言并没有想过要遮掩部队来迷惑万民军。因为当队伍到达一定程度的庞大后,无论如何遮掩都是徒劳无功的,而且还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所以,他选择了直接摆出阵势,给万民军看。
与此同时,苏温言也向骅州的赵国公发出了信使,表明了自己要扎营的地点,并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援。过了几日,苏温言终于收到了赵国公泰禾的回信。信中,泰禾表示愿意支援,但只能派出三千兵马帮助苏温言占据伯山高地,而其他兵马则不能轻易调动。对于这个结果,苏温言表示理解并接受,毕竟现在赵国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法全力以赴地支援。
在行军路上也未曾遇见万民军的队伍搞什么偷袭,只有对方派出的信使说了些无关紧要的场面话,或者是挑衅的话。苏温言也都轻飘飘的一一回了过去,两方也就这样打了打嘴炮,便再也没有了下一步的动作。
又经过几天的行军,苏温言的前军终于抵达了距离伯山仅十里之遥的地方——月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流蜿蜒而过,是一个适合扎营的好地方。然而,苏温言却担心万民军会从后方偷袭,于是果断下令前军依靠月河一旁的山坡扎营,以确保军队的安全。这样一来,即使万民军想要发动袭击,也必须面对陡峭的山坡,增加了进攻的难度。
得到苏温言的命令后,前军的三州士卒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开始就近砍伐树木,迅速搭建起简陋的营寨。与此同时,苏温言将自己手中的轻骑全部派出,这些轻骑如同飞鸟一般,迅速冲向远方,与己方的探马一同行动,抢占整个战场的控制权。
双方的军队就这样开始了在伯山四周的试探。尽管彼此相距不远,但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攻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中军和后军也陆陆续续抵达了此处。然而,苏温言并没有急于下令进军,他深知此刻的局势需要谨慎应对。于是,他继续安排人手在此地安营扎寨,并进一步加固寨墙、挖掘壕沟,以确保营地的安全。
时间缓缓而过,营寨也迅速的立了起来,各个设施都在安排下建造,水渠,壕沟,防火带一一有了大致的模样,苏温言将剩下的事宜交给了薛贵,自己则回到房屋中,研究起了堪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