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尔斯·道听到杜鲁门提出结构调整条款时,脸色骤变。
“等等,摩根董事先生。”
“怎么了?”
“像我们《华尔街日报》这样的新闻机构,
是由优秀的记者、特派记者和编辑们构成的。
如果大规模裁员进行结构调整,公司的价值也会随之受损!”
“我明白。”
杜鲁门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查尔斯·道。
杜鲁门想听他对新闻理念的真心想法。
杜鲁门面无表情地回应道:
“但如果人员招聘威胁到公司的存续,那还不如不招。
为了坚守新闻理念而让公司牺牲,这有什么意义呢?”
“这,这……”
“查尔斯·道先生,您似乎更看重新闻理念,而非公司的存续。
如果我们对冲基金提出的结构调整条款不被接受,
我们将拒绝收购提议。”
“……!!!”
杜鲁门把笔扔在桌上,靠在椅背上。
查尔斯·道双手满是冷汗,紧紧握拳,指甲都泛白了。
杜鲁门决定切断查尔斯·道的退路。
“接下来我还要和普利策先生就《纽约世界报》进行投资谈判,给您30分钟考虑。
詹姆斯,去告诉普利策先生稍等一下。”
“好的,先生。”
詹姆斯领会杜鲁门的意图,关上门离开接待室,房间里只剩下杜鲁门和查尔斯·道。
杜鲁门提及收到普利策的投资提议,以此施压,
查尔斯·道的脸色变得比白纸还苍白,如同尸体一般。
杜鲁门从口袋里掏出怀表,放在桌上。
滴答滴答
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只能听到秒针转动的声音。
查尔斯·道满是冷汗,眼神剧烈晃动。
“他会接受吗?”
杜鲁门从不说空话。
如果查尔斯·道接受结构调整提议,
杜鲁门真的会毫不留情地进行调整,甚至触及公司的灵魂层面。
毕竟杜鲁门无法信任原查尔斯·道一派的人员,新酒得装在新皮囊里。
杜鲁门需要的是秉持新闻伦理的记者,而不是被资本主义现实腐蚀的堕落之人。
“先生,如果您想冷静一下,去走廊待会儿也可以。”
“……不用了。”
滴答滴答。
接待室里安静得连呼吸声都听不见,只有怀表的秒针声格外响亮。
30分钟过去了。
“哈啊……”
查尔斯·道仿佛放下了全世界的重担,长叹一口气。
“摩根先生,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