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上上下来,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喜欢在半山腰歇一脚。
这里有块“将军石”,所谓这个名字,就是与其一地风俗有关。
很多小孩子生病不容易好转,所以就有懂行的人在那种大石块上刻着一把弓,然后拉着三支箭。需要找干爹的人家就天不亮埋伏在石头后面,等一个人从这石头经过的时候,就点燃第一发鞭炮。
这个情况,就算路过的人再不情愿认干爹,那也得认。而且还得从身上取下一样东西当信物,说明这是初次见面,干爹给干儿子或者干女儿的礼物。以后逢年过节,都得相互往来。
那个时候,我每次路过大石块,总害怕有人从后面钻出来。
因为妈妈说,认干爹干妈的都是帮着挡灾的。
我妈妈有干爹,她后来觉得这些习俗很不好,所以我们便没有这些流程。
只有十三舅舅小时候,我的外婆替他去讨了百家米,用金银花给他收工做了一个庇护香囊。只不过后来也记不得了,那个香囊到底长什么样。
再后来时代的变迁,就没有这些习俗了。
坐在大石块这里,天上的星光零星点点,可与现在对比,那时候的夜晚真的要亮很多,月光下的路,格外宁静明亮,夜晚山里的风是凉的,但很甜的味道,就是这种味道。
这时候,会从背篓里拿出几个红枣解解渴,顺便补充点体力,然后一股作气爬上上山顶。接近山顶的地方有一股清泉,路过的行人一定会在这里打卡,不管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因为冬天爬上这一座山,也得出一身汗,所以喝一口清泉,心窝子都是甘甜凉爽的。
后来,我从这里经过,清泉还在,只不过路人稀少,已经无人打理那个小小的水潭了,里面全是雨后堆积的泥沙。
用手把泥沙挖了出来,等着自动滤掉浑水,味道大不如以前的那份甘甜了。
那些上坡的光滑的石板上,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也就慢慢长出了青苔,那一次走后,一晃又是好多年了。
有可能那条路只会封存在记忆里了,再也没有机会去走上一遍了,或许以后那条路再也不复存在了。
上到山顶,去到集市的一段路就是平坦的了,但弯弯曲曲也是需要走上半个多小时了。
最喜欢的莫过于刚上山顶后,就有一户人家,真的,爬上一座山,都看不到住户,人的心会很空。
屋后有一个蓄水池,还种着两棵紫薇树。当时这种树是很特别的存在,觉得很名贵。
看着紫色,粉色,白色的花朵压在枝头上,特别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