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守辽东
左良玉在明末动荡的历史舞台上,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复杂的性格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早在崇祯元年(1628年),他就因为宁远卫发生的兵变而丢掉了官职。这次兵变导致巡抚毕自肃自杀身亡,作为辽东车右营都司的左良玉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不过,在崇祯三年(1630年),左良玉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他得以复官,并被总理马世龙委派随同游击将军曹文诏支援玉田、丰润等地。在这个过程中,左良玉与曹文诏一起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洪桥、大堑山、遵化等地进行了多次交锋。这些战斗不仅考验了左良玉的军事才能,也证明了他的勇气和领导能力。战后,左良玉与曹文诏一同获得了增秩的赏赐,这是对他们英勇表现的认可。
随后,左良玉被安排在昌平督治侍郎侯恂麾下效力。到了崇祯四年(1631年)七月,当时高第撤除了宁锦防线,导致右屯、大凌河等城遭到破坏。当清军突然来围攻这些地区时,总兵官尤世威因为需要守护皇陵而无法亲自出征,于是推荐了左良玉代替自己率兵前去救援。左良玉接受了这个重任,他迅速集结兵力,赶往前线应对清军的进攻。
左良玉的表现得到了侯恂的赞赏,后者随后推荐左良玉担任副将一职,并带领军队在松山、杏山下与后金军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在这次战役中,左良玉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由于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左良玉被认定为立下了首功,这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明军中的地位。
二、镇压民兵
崇祯五年(1632年),随着陕西地区的农民起义愈演愈烈,起义军逐渐扩散到了邻近的河南省,意图攻占怀庆。面对这一局势,明廷采取了紧急措施,派遣左良玉率领昌平的军队前往河南,负责镇压当地的农民军。
左良玉接到了命令后,迅速组织部队,开赴河南。他的首要任务是进攻在修武和清化一带活动的农民军。就在左良玉的部队即将与农民军交战之际,农民军却突然窜入平阳地区,这迫使朝廷再次调整部署,命令左良玉转战山西,阻止农民军的进一步扩张。在山西的战斗中,左良玉的部队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不仅成功地杀伤和俘获了大量的农民军,还有效地遏制了农民军的发展势头。
鉴于左良玉在山西的出色表现,河南巡抚樊尚瞡建议将左良玉的部队驻扎在泽州,这里位于河南与山西之间,是一个战略要地,可以扼守两地之间的交通要道,同时也能作为支援周边地区的机动力量。这一提议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认可,左良玉的部队因此被调遣至泽州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