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五郎和于大嫂回了家,吃完饭后,跟于姑父姑母提起这件事,两人自然是舍不得的,在村里多好,一家子整整齐齐的,有点事情都能帮上忙。
要是前几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出去讨生活也就算了,现如今,家中屋子都起了好几间,银钱攒了不少,家中的小郎都可以去三里村念书了。
怎么还要骨肉分离呢?
于姑母越想越不是滋味,眼泪啪啦啪啦掉,于姑父平日就是个闷葫芦,这会儿就啪嗒啪嗒的抽着烟杆,只把屋里熏得都是烟味。
“父亲,母亲,多亏了四郎帮衬家里,才有如今的境地,现在公子要去京城,我是想跟着的,公子多个人手使唤,要方便些。”于五郎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说清楚。
“而且我也有私心,跟着四郎,总是要过的更好些,公子不是个亏待手下人的,儿子不在身边侍奉,就是担心双亲。”
“儿啊~”于姑母抽着鼻子,抱住于五郎,自己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孩子,幼年时总担心养不活,长大了却要离开,三年五载见不到,如何能舍得。
于姑父磕磕烟杆,打断了母子情深的一幕,“五郎又不是不回来,再说了,去京城,那是多好的事啊,前些日子,你不是还说天子脚下,就是比村里富贵,五郎是去享福的,去吧。”
于家的大事,说到底还是于父做主,说了那么多,又何尝不是安慰自己。
于五郎定了下来,于大嫂却不想去,主要是为了儿子。
在村里干活,家里的孩子有婆母照顾,晚上回家,还能缝着衣裳,听儿子讲学堂的事情。
要是去了京城,三五年不回来,于大嫂哪里舍得扔下孩子不管。
于大哥也是这个意思,夫妻俩定下来,心里又着实可惜,这么好的活计就没了。
真是一家有一家的烦恼,这时余叔家也在说这个事情,主要是有粮要不要跟着公子去京城。
余叔余婶都觉得跟着去公子更好些,可是有粮是余叔独子,自己离开了,家中父母谁来照顾。
“你放心去,过个几年说不定公子就调回来当官,我不去是因为照顾你祖母,趁着我们两个还能干得动,你就出去闯荡闯荡,别跟我似的,一辈子窝在村里。”
谁年轻时没点梦想,后来不都被生活压垮了脊梁,有这么个机会,余叔还是很支持儿子去京城长长见识。
“我不去,你要照顾祖母,我也要照顾父母。”余有粮脾气上来了,撂下话,就跑到院子里,把柴火劈了。
余叔余婶嘴上数落孩子,心里还是很高兴孩子孝顺的。
两人又盘算起来,要是有粮跟着公子去京城,亲事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