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征服者在清朝> 第6章 在书堂好像遇到了爱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在书堂好像遇到了爱情(2 / 2)

征服者对慧心的见解十分赞赏。清代学术界的主流虽以考据为重,强调精确的学术方法,但像他们这样尝试在宋明理学的对立面之间找到调和点的人并不多见。征服者对理学的兴趣也受到激发,便与慧心深入探讨起朱熹和陆九渊的学术争论,以及二人学派在清朝学术中的演变。

随着对话的深入,他们不但讨论了理学的义理,甚至还涉及到康熙、乾隆时期的治国理政。清朝的君主一方面支持汉学考据,同时也注重理学的经世致用,这种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取向,让儒学在社会各层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征服者与慧心在探讨中逐渐涉及到这种学术氛围对思想自由的影响,以及清朝重视理学却又束缚学者自由思想的矛盾。

随着谈话的继续,征服者了解到慧心的父亲是一位地方学政,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的筹备工作,对乡试、会试的出题标准都有深刻的见解。她的家庭背景使得她在家中接受了比普通女子更为全面的教育,不仅学习女红、诗词,还对经史子集有广泛的涉猎。征服者惊讶于她的广博知识,心生敬佩之余,心中也多了几分好奇。

“你能有机会学习这些经典,实在令人钦佩,”征服者说道,“我想,这一定得益于令尊的支持。”

慧心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家父确实为我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是清朝礼教深重,女子能有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我时常感到自己肩负着更多的责任。”

征服者点点头,心中对慧心的敬佩更深了几分。他明白,清朝的社会风气决定了女子很难在学术上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即便是名门闺秀,也多是在家庭教育范围内打转,很少有人能像慧心这样表现出对学问的深切兴趣和独到见解。

“我听闻前辈们常常谈论‘经世致用’之学,”慧心继续说道,“他们认为,学问的价值不应仅仅限于八股文的考证,而应体现在对国家和百姓的实际贡献上。我也在思考,理学是否有更广泛的应用之地,如何才能使其真正惠及民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