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抗战之新晋绥军> 第72章 联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章 联动(1 / 2)

日军二十六师团等部队从北平出来,一路向西时,中国方面已经基本断定了日军的意图,不久后,第五师团也开始在大同动员,在先头部队出了大同城时,中国军队方面就已经完全确定了日军的目的。

于是在山西的中国部队也纷纷进行动员向指定阵地布防。

本次忻口方面作战的总指挥还是卫立煌,参战部队有杨爱源第六集团军,下辖孙楚第33军; 傅作义第七集团军,下辖傅作义第35军,陈长捷第61军,王靖国第19军,赵承绶的骑兵一军;卫立煌十四集团军,下辖裴昌会第9军,刘茂恩第15军,高桂滋第17军。在战前,14军被调离山西,由李默庵带领到达河南黄河南岸。

由于这次日军势大,从晋绥军高层到武汉国民政府,都将心提了起来。从初步可以断定的日军进攻山西腹地的力量即已经有四个师团,两个旅团和一个野战重炮旅团。

而面对如此多的日军的进攻,现在忻口一线的中国军队力量还不及第一次会战时,所以军政部紧急将陕军杨虎城部进行改编,其中两个师分别扩编为38军和96军,组建第四集团军,由陕西省主席孙蔚如担任集团军司令率军前往忻口支援。

娘子关方向还主要是第一次太原会战时的队伍,由于阎锡山的大力争取,原有的26路军、27路军部分部队、第22集团军的41军等部队都被留在了山西,各部基本上还是在原有的阵地上。

总指挥由驻军中实力最强的26路军司令孙连仲担任,26路军下辖了第3军、第30军和第42军三个军。并且孙连仲也亲自参与了上一次娘子关战役,对娘子关的地形已经比较熟悉。

不过这次晋绥军向娘子关方向增加了力量,有杨澄源第34军(缺70师)、教导旅,以及炮垒3大队。

按照战前的作战推演,第二次以太原为中心的保卫战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必须守住忻口中央阵地;

二是必须在敌后将日军的锐气消耗掉;

三是守好娘子关一线。

针对第一个关键点,阎锡山早早就将炮垒二大队配备到位,炮垒二大队可以说是现在中国现在最强的炮兵部队,有150毫米口径重炮15门,75毫米山炮36门,还有比较多的防空武器,并且为他们修建的钢筋混凝土要塞也已经建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